2022最被期待之項目 | “云之翼”:杭州亞運會棒壘球體育文化中心
時間:2022-06-27 09:24:06
本次介紹的2022年最被期待項目之一的杭州亞運會棒壘球體育文化中心——“云之翼”,設計以“數字翼,江南翼,競技翼”賦能杭州亞運會,盡展亞運風采。
“云之翼”
Wings of Cloud
罩棚如云,舒展如翼。
之江近濱,折江佇地。
靜納云雨之靈,積蓄飛騰之勢。
寓云端之高技,神形兼備云之翼。
UAD GROUP FOUR 云之翼 杭州亞運會棒壘球 體育文化中心 體育建筑的內在屬性促使我們重新思考如何組織其與城市之間的內在關聯。我們希望設計能夠打破體育建筑在社會發展歷程中相對封閉的刻板印象,充分考慮城市語境中的多重可能,以前瞻性的視角將其融入城市生活之中,以共享開放的設計理念貫穿整個建筑的生命周期,使其作為聯系文化與生活的紐帶,賦予體育建筑特有的公共服務價值,這是一次積極而又有效的城市實踐。 ——錢錫棟 ▲總體鳥瞰圖 ▲在建實景鳥瞰
01 回歸本源 博體見長 項目位于紹興柯橋區和鏡湖新區交界處,它的基地選址使其作為紐帶將兩區的亞運場館串聯起來。設計嘗試回歸體育建筑的本源,從塑造文化性、科學規劃、綜合利用入手,充分發揮體育場館建筑的公共服務功能。 作為此次亞運會規模最大的場館之一,項目總建筑面積約160138平方米,總投資18億人民幣,共分為A、E兩個地塊。A地塊用地面積181畝,主要建設一座棒球主場,一座棒球副場,集訓中心和體能訓練館,地上建筑面積97304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積55050平方米,其中棒球主場5000座,并預留5000臨時座位安裝空間,棒球副場2500座。E地塊用地面積61畝,主要建設亞運會壘球賽場,包括一座壘球主場和一座壘球副場,地上建筑面積7784平方米,其中壘球主場2000座,壘球副場500座。 今后,這里將成為我國規模最大、標準最高、設施最先進的棒壘球體育中心,可承接國際一級棒壘球賽事。 ▲區位 ▲項目總平面圖 ▲功能布局
02 共享共融 體育公園 不囿于傳統的封閉式獨立場館,杭州亞運會棒壘球體育文化中心項目綜合考慮了亞運賽時和賽后雙階段的運維管理可行性,巧妙地將場地內部公共空間與周邊社區進行有機關聯。 設計方案中由棒球場、集訓中心、體能訓練館組成的體育文化綜合體和一條縫合運動場與城市街道的特色文化街交相呼應,旨在引領市民沉浸在共享共融的未來運動社區氛圍之中。 同時,設計注重建筑與自然環境的融合,空間功能可變性強,因地制宜,為將來改造為體育文化公園提供便利,減少建設成本。 作為一個體育文化公園,項目整體不設圍墻,場地賽時服務于亞運會,賽后面向公眾開放。無論是地下、地上的體育文化商業街還是整個二層平臺,市民都可以進入進行零距離體驗。 ▲二層公共平臺效果圖 ▲棒球場夜景效果
03 詩意江南 文化客廳 “傳承歷史,體現地域文化特色”。設計從紹興水鄉意境和紡織文化中汲取靈感,展示出契合地域的獨特構想。各場館通過絲帶狀的二層公共平臺編織在一起,并與城市街道相連接,成為街道網絡的一部分。建筑立面從綢帶、書卷、瓦頂等傳統文化符號中提取曲線元素,延續江南詩意,喚起民眾對地域文化的集體記憶。 水波紋樣的PTFE膜結構頂棚兼具張力和漂浮感,帶給人們輕盈舒展的城市意象。街區形式的開放平臺置于頂棚之下,作為串聯公眾生活與競技比賽的復合空間,成為激發城市體育文化生命力的活力內核。 ▲立面實景 ▲地域、傳統文化的轉譯 ▲沿街立面效果 ▲體育文化商業街
04 罩棚如云 舒展如翼 棒球場頂上的罩棚采用雙向桁架結構系統,最大懸挑16m,整個罩棚底下僅由纖細的鋼柱支撐。頂面覆蓋帶二氧化鈦涂層的PTFE膜,總面積達到2.1萬平方米。每塊單元在中間起伏,遠遠望去就像朵朵白云被風吹起的波紋,云卷云舒,如云浪翻滾。罩棚底面則覆蓋曲面白色穿孔鋁板,細長的白色結構柱好似透過云層的天光,形成一種輕盈感和呼吸感。
▲罩棚分析圖 ▲罩棚頂部細節 ▲觀眾席 ▲施工現場 ▲罩棚施工現場 棒球主副場及壘球主場的看臺按照高標準設計,大片舒展如翼的罩棚覆蓋看臺區域,與亞運文化同頻共振。同時,臨空罩棚具備了完善的遮陰擋雨作用,為賽場觀眾提供了絕佳的觀賽體驗。
05 結語 無論對于亞運會體育競技者,還是社區居民,杭州亞運會棒壘球體育文化中心都是新式體育理念的絕佳實踐場所。項目最大程度地實現了被動式設計,將可持續設計理念扎根于場地。“云之翼”靜候棲伏于水鄉之上,營造著地域性的場所感與歸屬感,將體育中心與城市環境更好的融合,激發屬于當代城市的獨屬活力。
項目信息 PROJECT INFO / 項目名稱:杭州亞運會棒壘球體育文化中心 設計團隊:浙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建筑四院 總建筑面積:160138平方米 項目所在地:浙江省紹興市 設計總負責:董丹申,錢錫棟 主持設計、項目主創:錢錫棟 項目負責:周家偉,黃柯杰,于海濤 建筑:黃柯杰,葉山峰,朱程遠,鄭怡霖,張夢蕓,茅呈琳,孫政和,吳晶晶,朱爾雅 結構:肖志斌,樊啟廣,沈漢棟,李建立,郭佳鵬,陳培威 給排水:易家松,劉佩炬,張振宇,張澤航 暖通:楊毅,易凱,路廣宇,黃云舟,嚴艷秋,劉露 電氣:李平,馮百樂,張強,張玲燕,王斌,鄧周寧,侯博開 巖土:徐銓彪,曾凱,陳圣賢,許浩南 智能化:倪高俊,馬健 裝飾:李丹,徐維爾,王立軍,張恒,張振威,呂文佳 幕墻:白啟安,香春,蔣乾陽,張楠,張鵬飛,曹東秋 膜結構設計施工:寧波萬豪空間結構工程有限公司 體育工藝:北京華體創研工程設計咨詢有限公司 景觀設計:上宸工程設計集團有限公司 泛光設計:杭州藍天園林建設有限公司 標識設計:杭州榴蓮品牌策劃有限公司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城市環境設計UED